收藏本站  |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
首页 生平简介 学术成就 专 著 音容笑貌 追 思 纪念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刘东生先生纪念展室 > 追 思 > 院士卷
澄清玉宇志相同
发布时间:2013-10-23 点击次数:
 

澄 清 玉 宇 志 相 同

 

 

李 星 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我同东生兄的最后一次见面,时在2006621日,当时在北京开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会议,我们相谈甚欢;2006年我收到他写于817日的最后一封信,说他9~10间要来宁开第四纪会议,届时可能要为他搞祝寿活动,有些担心。回忆去年10月我将我的祝寿诗寄往北京时,我是抱着多么深切的期望,希望东生兄能多活些年头,因为他还有些未了的心愿,何况医生说我们这样的老年人,即使患了白血病,进展也很缓慢;没想到,今年38日,周志炎院士从网上得知并打电话告诉我,说刘老已于36日去世,噩耗传来,令我倍感痛心,夜不能寐!9日我即以自己和夫人名义写信给胡长康,表示我们的深切悼念之情,并嘱她节哀。

谢翠华同志向我约稿,说明年要为刘东生出个纪念集子,写篇回忆文章,本来义不容辞,无奈我现在年迈体衰,多写已力不从心,遂检视去年这篇旧作,觉得放在那文集里也未尝不可,特抄录于后。小诗里面反映出我们有过的一段共同经历和追求,尤其是他的科学成就,不过,有重大遗漏要作补充,那就是他与青藏科考的事。

黄汲清先生有诗句(1928)云:……;但愿足踏额非尔士之高峰,痛饮帕米尔高原之晴空;……”,此等宏愿,在解放前,是中国地质学家无法实现的梦想,尽管有孙健初先生领衔考察过柴达木盆地,并发现玉门油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从1951年起,先后进行多次靑藏科考,如1964年希夏邦马峰科考队和1966年珠穆朗玛峰科考队,刘东生作为副队长、队长,不畏艰险,亲自率队攀登双峰,进行地质地层、古生物、现代植被等多学科综合考察,为这两大课题的成功做出了卓越贡献,其后1973年又有孙鸿烈院士领队的更大规模的考察等等。仅珠峰考察报告就达14卷,真可谓成果累累,当然这些成果凝聚了我国众多科学工作者的集体辛劳和智慧,但刘东生的考察成果,尤其组织筹划之功,功不可没。

刘东生兄去世了,但我坚信,他的辉煌科学业绩和不断追求、奉献的精神,将彪炳千秋!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 京ICP备1200184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8551 传真:010-62052184 邮箱:chiqua@mail.igg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