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
首页 生平简介 学术成就 专 著 音容笑貌 追 思 纪念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刘东生先生纪念展室 > 追 思 > 学生卷
忆刘东生先生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3-11-08 点击次数:

王 振 海

(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北京100088

 

200836,恩师刘东生先生不幸病逝。噩耗传来,我无比震惊和悲痛。刘先生那熟悉的声音和瘦弱的身影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

1994年考入刘先生的博士研究生。记得入学的第一天,刘先生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去。当时我很激动,也很紧张。这是我第一次见刘先生。没想到刘先生是那么亲切、那么和蔼。在他问了我几个关于以前学习和工作的情况之后,我的紧张就慢慢消失了。接着,刘先生向我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和研究室的基本情况、当时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国际上的学术研究动态,还向我推荐了一些参考书目和文献,让我回去认真研读,并要求写出读书报告来。他还让我关注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有关碳循环、旋回地层学等方面的新进展,同时注意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后来,在刘先生关怀和亲自指导下,我选择了旋回地层学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

先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野外地质工作实践和实验室的动手能力。他亲自带领学生到野外,搞地质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向我们讲解野外工作方法和技巧。在野外调研中,刘先生的地质素描让我们敬慕不已。我在读三年,共出五次野外,其中刘先生亲自带领的就有三次,分别是北京斋堂黄土地层、河北涿鹿县矾山黄土地层和广东湛江第四纪湖泊沉积地层等野外调研,并到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参观和学术交流。此外,刘先生还鼓励我们自己动手做试验分析工作,同时将许多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介绍给我们认识。

先生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常常在会后将我们召集起来,向我们介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这对启发研究思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回想起来,刘先生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循循然善诱人,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学生们的思路和视野,为今后的学位论文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重视咨询,心系学科发展

2001517,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国务院主持会议,听取了中国工程院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咨询立项汇报。会议对该项目立项给予高度评价,并就研究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有幸聆听了大家的讨论。记得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宋健院士在发言中谈到: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变化巨大,几千万年前还是海洋,到了第四纪才演变成陆地。中国科学院刘东生院士在第四纪环境演化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在国际学术界都有很高的声誉,建议在项目研究中增加西北地区自然历史演化方面的内容。

项目组对宋健院长的建议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决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项目组长钱正英院士等专程拜访刘东生先生,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刘先生对此非常重视,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战略咨询研究,为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贡献。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决定亲自带队,单独立一研究课题(即后来成立的“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课题),参与项目的研究。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刘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亲自赴新疆考察与调研,为提高人们对西北地区自然历史的演化,特别是近期气候变化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并及时扭转了一些不科学的认识和观点。

20019月,“西北水资源”项目组织有关院士、专家赴新疆考察调研。刘先生作为“自然历史”课题的组长,主动报名参加。当时他已85岁,是考察组中年龄最高的成员。此次考察调研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张。考察组912中午到乌鲁木齐,下午听取新疆自治区有关情况的介绍。随后,考察组根据实际情况,分3个小组分别进行活动。当时,我作为项目办公室成员,负责联络与协调工作,和刘先生同在第一组,有幸一路陪同他考察调研。考察组从乌鲁木齐出发,沿途考察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额尔齐斯河流域、克拉玛依市、天山北坡经济带、伊犁河流域等,同时还考察了乌伦古湖,艾比湖、甘家湖等湖泊的环境演变情况。在考察途中,刘先生身背照相机、摄像机,手拿记录本,他时而拍照,时而录像,时而记录,时而作地质素描,忙个不停,是考察组中最认真、最忙碌的成员之一。他的行为感动着我,也感动着考察组中的每一位成员。

考察组回到乌鲁木齐后,我送刘先生回房间。刘先生跟我谈起他参加此次考察的感受时说,认识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规律对经济发展规划和重大工程布局非常重要,他一直在想,我们的第四纪研究如何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问题,并让我也帮助考虑这个问题。刘先生的这些话,至今仍时常回响在我的耳边。现在,科学发展观已是被广泛接受的发展理念,如何做到科学发展?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需要全球变化研究成果的指导,这无疑为刘先生等科学家们的理论研究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正是在刘先生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指导下,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参加了“西北水资源”咨询项目的研究后,又相继参加了“东北水资源”和“新疆水资源”等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为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的取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为国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听取项目研究成果的汇报。

两年前,云南一位科技工作者慕名给刘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介绍了他解决柴油发动机冒黑烟问题的一项技术,希望刘先生帮助找相关专家,对他的技术进行鉴别。刘先生非常重视,亲笔给工程院徐匡迪院长写了一封,请他帮助找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院士、专家审阅这位同志的材料。徐匡迪院长随即将刘先生的信和相关材料批转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请相关院士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徐院长的批示,学部征求了有关院士的意见,并分别给刘先生和这位科技工作者回了信。

后来,这位科技工作者又给刘先生来信,他对刘先生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对相关技术问题继续给予指导和帮助。刘先生将该同志的来信转给我,并亲自给我打电话,希望能够找些院士、专家给提提意见。按照刘先生的意见,我征求了专家的意见,并查阅了相关技术资料,给这位同志回了信,并通过电话将情况向刘先生作了汇报。当时,刘先生身体已不太好。听完我的汇报后,刘先生说了声“谢谢。我可以感到,刘先生为他所牵挂的一件事有了结果而感到欣慰。

我经手的这件事虽然很小,但让我感到刘先生做事是那么认真,对别人的求助是那么热心和负责,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先生是一代地学宗师、科技楷模,关于他的报道和感人事迹已有很多。以上是我亲历的一些事情及感受,谨此表达我对恩师的缅怀和追思之情。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 京ICP备1200184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8551 传真:010-62052184 邮箱:chiqua@mail.igg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