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
首页 生平简介 学术成就 专 著 音容笑貌 追 思 纪念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刘东生先生纪念展室 > 追 思 > 同事卷
刘东生先生指挥海南岛砂矿工作
发布时间:2013-10-23 点击次数:

高维明1)    陈明扬2)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一代宗师,地学泰斗,刘东生先生不幸于200836日逝世,他的殒落是我国科学界的损失,是中国笫四纪地质、黄土及古环境研究的重大损失。

刘东生先生是我们第四纪研究室的室主任和工作者,我们在他的领导下生长和发展,他的风范光照人间,铭刻后人。先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光明磊落,无私奉献,谆谆教导,他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一面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我们永远深切怀念他。刘东生先生彪炳青史、永垂不朽。

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且品种齐全的国家。但是在刚解放那阵子,我国的矿产采掘工业十分落后,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家底不清,在已开采的矿点,又存在着成因、分布、组分、品位、储量、勘探、采矿、利用、科研等方面诸多不足。建国初期,物资奇缺,我们遭到境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封锁和禁运。被称为工业粮食的煤炭和石油产量有限,大大制约了我国基础工业的发展,许多国防建设中特殊材料,许多稀有分散元素矿产,如铬镍钴钼,锂铍铌钽等,更使奇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要实现当时提出的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技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甚远,加强地质工作,自力更生寻找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急需的矿种,便成为迫切的任务。为建设现代国防,“上天入地”的诸多任务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铬镍钴钼,锂铍铌钽等矿床的稀缺,成为发展国防工业的巨大障碍。

在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初步复苏的情况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热情高涨,地质工作也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在当年“大跃进”的号角声中,1958年,地质所也提出建立十大稀有元素矿产基地,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领导,如所长侯德封、李璞、涂光炽、彭其瑞、郭承基、俞浩等等都参与到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行动之中。地质所以岩矿研究室为主体,成立多个研究队、组,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工作。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在黄土研究和水土保持考察工作极其紧张、极须投入大量人力的情况下,所里仍有意要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发挥专长,参加沙矿寻找方面的工作,刘东生主任义不容辞领受了所领导交给的任务。地质所有个两广(广东和广西)稀有元素砂矿队,要第四纪研究室的人员参加。当时,我室的老同志们如王克鲁、王挺梅、吴志荣、苏联义、朱海之、杨理华、周昆叔、高福清、丁梦麟、田国光、鲍芸瑛等几乎全部老同志投入到黄土工作中去了,要组成一支砂矿队并能完成任务难度很大。正好,室里来了多位新人,有陈明扬、黎兴国,(他俩57年毕业到所后,即劳动锻炼去了,陈学普查找矿),陈承惠、郑洪汉、高维明(三人学的地理),还有许廷福、张秀菊、魏光友等几位转业军人。面对现实,刘先上就以这些力量为基础,着手组织砂矿队。

面对新人,刘先生对我们进行包括砂矿在内的专业知识的授课,紧张培训,并认真研究了实施方案、工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我们树立了为砂矿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也看到了预期的成果。最终挑选了陈明扬、高维明、魏光友、张秀菊参加砂矿的找矿工作。并于5811月中,出发两广稀有元素砂矿队,寻找稀有元素砂矿床。两广稀有元素砂矿队由岩矿室和第四纪室混合组队,又分广西和海南岛个分队,岩矿室朱正强、朱为方,和丁洪春、崔宝山两位转业军人,他的重点在广西分队。海南岛分队的主体则是第四纪地质研究室的人员,在海南岛主要寻找的滨岸砂矿,而广西是残积型砂矿,不久我们由两广砂矿队逐渐演变成了海南岛滨岸砂矿队,以寻找钛铁矿、金红石、锆英石、独居石矿为主,

海南岛砂矿队当时被立为绝密资料,一切野外记录本,笔记本,胶卷和照片,岩样分析报告(表),手稿、草图都上交了,整体工作只能凭记忆了。我们与广东省715地质队合作,这是一枝年青的砂矿专业队,专业人员都像我们一样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群“学生军”,没有老专家,没有工程师,但他们精力充沛,热情高,决心大,一心一意找大矿。正是这种背景,也使我们有了广阔的工作舞台,成了舞台上的角色。我们与715地质队全面、通力、愉快合作,在科研和生产上取得了双赢。

刘先生亲自从制定计划,参与野外调查,阶段检查。指导砂矿地质制图,审阅详查路线和勘探线的布置。他强调了许多细节,进行了具体的部署。

1、我们是“学生军”,因此他强调要从基础做起,从滨海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砂矿的侵蚀搬运沉积成矿出发,从沉积条件和地貌关系从不同岩相及其组合出发。我们调查了许多矿点,详细进行描述,绘制地质、地貌草图,进行砂矿淘洗、重砂采样,制成矿物含量扩散晕图等,及时写出报告,进行评价。东海岸矿点有烟墩,三更峙,沙老,龙湾港,潭门,卜鳌,南港,石壁,小海,保定,鸟石,港坡,坑垄,贡举,社团,兴隆,长安,黎庵,新村港,万洲坡,土曲湾,军田等。其中龙湾港、潭门、卜鳌、南港、石壁、小海、保定,乌石,港坡,坑垄,贡举,社团,兴隆,长安,黎庵,南湾岭,新村港,万洲坡,提蒙,土曲湾,军田,南田等由于矿点采样品位不高,或者品位局部很高,形不成矿体,认为没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北海岸、琼州海峡和南渡江沿岸矿点,如乌岭,保平,乐罗,黄崖,港口,海头,临高角和澄迈,海口等矿区是一些没有找到理想的可致进一步有普查远景的矿点。

东海岸的铺前、北仲溪,七星岭,罗卜沟,抱虎山,昌洒,白土,东郊,清澜港等矿点,矿体贪乏,加上玄武岸分布区与砂矿物质来源无关,远景不大。

219593~4月间,侯德封所长、刘东生教授亲自到海南岛检查工作,计有可供勘探矿区15个,普查38个,踏勘25个,共计78个。侯所长和刘先生在室内外亲身工作,使我所海南岛砂矿地质和研究大大地向推进了一步。如会同地质队确立了沙老、保定、兴隆为三大勘探矿区,立即进行勘探,国庆前完成勘探综合报告,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不久广东省地质局和地质部顾问李希村到海南岛检查工作时,认同了715队的按排。

3,通过对大量矿区和矿点的调查,我们对海南岛的砂矿类型有了足够的认识。海南岛东海岸是工业用滨岸砂矿的分布区,晚更新世连岛砂堤是富矿区,其局部更有超常规的富矿体:有像沙老那样的中更新世海成阶地上的沉积砂矿;有像兴隆矿区为代表的残积、坡积砂矿,兴隆矿区为山间河谷丘陵地形,富集程度不均,基岩出露有花岗岩、辉长岩;还总结了各类砂矿的局部富集的小地形及微地形;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条河流的阶地、冲积扇或独流入海的河口区,未能形成冲积砂矿床,但他们是海成砂矿物的搬运者。

      4,刘先生强调要分析滨岸砂矿的物质来源,他同意野外人员根据实际资料作出的分析,认为海南砂矿的物质来源很近,来自本岛,耒自小流域内,这从花岗岩分布、岩性、地貌、第四纪沉积、重砂采样的矿物扩散晕,砂矿形成过程和物质来源,分布规律中得到的认识。从砂矿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探远景与生产需要出发,刘先生要求做海南岛的成矿预测,不久我们完成了150万比例尺的成矿预测图(附有同比例尺的基础图如地势图、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岩浆岩分布图等)。

5,为了完成任务,达到国庆十周年献礼目的,唯有勘探,揭露钛铁矿、金红石、锆英石、独居石的矿体,分布,储量,品位及别的稀有元素的含量。在那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特殊年代里,海南岛砂矿工作,走了一条边普查、边勘探的路子,普查和勘探没有规范和准则。

海南岛砂矿队面临严重的挑战,凭着刘先生高深的理论和高超的技能,勇敢地、沉着地指挥年青的砂矿队。海南岛砂矿和基岩矿有本质区别,砂矿出露地表,肉眼能看到矿物和矿体的分布、厚薄、尖灭,或者埋深极浅极浅,通视条件好,所以勘探浅的布置、钻孔的密度,能够牢牢的控制矿体并得出准确的储量。加上土法的“斑架钻”,没有机械设备,施工快速,装卸拆运方便。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完成了兴隆、沙老、烟墩三个矿区的钻探,我所还提交了矿物鉴定和化学分折报告,国庆前夕完成了总报告和储量,完成了任务。

1959年国庆时节,正当刘东生先生参加全国群英会的时候,传来了“海南岛钛铁矿、金红石、锆英石、独居石综合砂矿报告”成了我所唯一的稀有元素基地献礼项目的时候,作为项目参加者,我们十分地高兴。
  
刘东生先生是一位第四纪砂矿地质学家。正是由于他的开拓,第四纪研究室直接完成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任务,及在以后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在燕山山前和河北平原寻找泥炭和找地下水的支农任务。

  正是由于刘先生的创新业绩,在科学成果和育人育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数十年来一代代的不断培养和造就:具有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专业技能,具有敬业精神的年青人,和年青的科学梯队。我们的成长发展,让我们终身受用。诚然如先生所说“让我们继续踏踏实实的努力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而奋斗。”先生的业绩,他的科技思想巳经超出了他个人的笵围,是全国人民、中国科技界、地学界——特别是第四纪地质界所共同享有的财富 ,他的科学思想中丰富的、巨大的宝贵资源,值得我们及后人学习、借鉴、领会、应用和发掘广大。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 京ICP备1200184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8551 传真:010-62052184 邮箱:chiqua@mail.igg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