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恒
(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100029)
我们的老馆长刘东生先生于2008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至今已经一年了,但是他的事迹,他的音容笑貌仍留在我心中,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刘东生先生1982年底担任中国科技馆馆长,当时他已经担任了许多职务。但是科技馆的工作始终在他的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刘东生先生担任馆长时,中国科技馆正在初创阶段,面临着很大困难,特别是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要求停建中国科技馆。刘东生馆长和茅以升先生一同抵制了这个压力。使中国科技馆得以生存和发展起来。
刘东生馆长非常注意科技馆的理论建设,在科技馆建立的初期,他就十分重视科技馆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他在“科技馆的形成与发展”的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世界科技馆发展三个阶段的论断,他提出,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为第一阶段。19 世纪可称为科学博物馆发展的第二阶段。20世纪可以称为科学博物馆的第三阶段。这一论断对科技馆的发展和定位起了指导的作用。人们知道了我们现在要举办的科技馆是什么样的科技馆,它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中国科技馆的一些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些很好的论文,我也在他的鼓励和支持做过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都是受到了刘东生馆长的启发才有此认识的。所以应该说刘东生馆长是科技馆理论研究的奠基人。
刘东生馆长对科技馆的展示手段也有很深入的研究。他在“自然博物馆的表现艺术”一文中,详尽的分析了科学博物馆展示方法的演进过程,为科技馆的展示手段的研究和不断进步提供了方向。
我曾经问过刘东生馆长,你的工作那么忙,怎么会有时间专门研究科技馆的历史和发展,而且细致到具体的展示方法。刘东生馆长总是很谦虚的说:“我的工作谈不上研究,只是我的心里总是装着科技馆,我在研究其它学科时,也会想到科技馆。在国外开会、讲学时也会抽空去那里的科技馆、博物馆看一看,看的时候我也会想到中国科技馆,它们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要记下来。”
凡是和刘东生馆长交谈过的同志,都会深切的感到,他对科技馆的关怀不是停留在嘴头上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刘东生馆长有着很高尚的品德和极为谦虚的作风,无论是讨论工作问题还是学术问题,他从来都是用商量的口气,遇到有分歧时,他总是认真的考虑别人的意见,能够协商解决的,他绝不会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原则问题他也不会让步,但是态度总是非常和善的,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在工作中一旦有了不足和过失刘东生馆长总是首先做自我批评。当时,中国科技馆有两个党支部,刘东生馆长和我在一个支部过组织生活,我是支部书记。每次支部开会,刘东生馆长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达,如果因为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不能来参加,一定会事前打电话请假。在支部大会上他总是很认真的听取大家的意见,经常检讨自己的工作和思想。他那诚恳、谦虚的态度,如果你不认识他是绝对不会想到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而把他当成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
我们的老馆长刘东生先生已经与世长辞了,我们再也看不到他那慈祥、和善的面容,再也听不到他对我们谆谆的教导。他留给我们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事业的热爱,他留给我们的是谦虚的品德和求实的精神。
学习刘东生馆长的高尚品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国的科技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怀念刘东生馆长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