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广 山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我是2003年上半年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党委书记的。之前,我对刘先生并不熟悉,只知道他是一位学问高深、享誉国内外地球科学界的大科学家。不久,我听说他从上海治病归来,于是我到机场去迎接他。当时的心情是既十分景仰,又有些惶恐。因为我初来乍到,且无地学科研背景。而刚一见到刘先生,他就主动地说“你是新到我所工作的李书记吧,欢迎欢迎。”我连忙说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在车上,他又主动把研究所的情况简要介绍给我,鼓励我打消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了解和掌握科研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实际出发开展研究所党的工作。这就是我与刘先生的第一次接触,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研究所党的建设十分关心。
此后我了解到,刘先生是1979年入党的科学家。早在解放初期,他就对新旧社会的变化有着深刻体会,对共产党的领导由尊敬到信仰。虽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他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决拥护。他认定,在中国只有依靠共产党才能科学救国、科学兴国。他以加入党组织的实际行动,表明自己跟党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中国科学事业贡献一切。此后近30年,刘先生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体现出党员科学家应有的作用和应有的形象。他勤奋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国内外屡获科学大奖。我有幸参加了2004年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亲眼见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东生颁奖并合影。这是我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荣誉,是刘先生为我所、更为中国地学所创造的荣誉!他是中国地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党员科学家的楷模!
平时,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与刘先生接触并不经常。但有两件事情,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足以证明刘先生党员科学家的风范。
2005年上半年,按照党中央和院党组的部署,我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此时刘先生要带学生去西北高原进行科学考察。行前,他询问党委的学习安排。我考虑他年纪大了,路上又有诸多不便,建议他回来后再学。他说这会耽误学习进度、影响教育活动。事后我了解,刘先生是带上学习资料上路的,几乎是走一路、学一路。每到一地,当天的科考项目完成后,只要还有可利用的时间,他就敦促随行的党员科研人员进行学习。他带头落实学习计划,亲自阅读文件,还和大家一起开展讨论。外出期间,刘先生和其他党员均按要求完成了规定时间和规定篇目的学习。回所后,我向刘先生表示感谢。他说这是党员的义务,是应该的。
2006年的夏天,我陪刘先生到河北宣化某地拍摄科考文献记录片。那是一片山梁地,坡高路陡,行走困难。经过几上几下的折腾,我和拍摄的几个年轻人都有些吃不消。而年近九十的刘先生,却精神抖擞,看不出有什么倦意。我劝他注意休息,他却执意不肯。他一方面寻找可供拍摄的科考内容,一方面协调调度拍摄方位和角度,非常辛苦。有几次脚下打滑,差一点跌倒滑向深沟。最后他累得不行了,才在身边人员的搀扶下,缓慢的从沟底上来。刘先生的这种对工作认真、执着和细致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2008年3月6日,当我急速赶到301医院时,刘先生已经仙逝。望着他那永远闭上的眼睛,不禁悲从心来。我们所失去一面科学旗帜,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科学大师,我们党失去了一个优秀党员科学家!
刘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