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世 玲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29)
刘东生先生是著名的老一辈地质学家,他不仅在第四纪,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组织领导并参与了希夏邦马峰、珠穆朗玛峰、托木尔峰、南迦巴瓦峰和南北极等综合科学考察,在环境医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考古学等领域做出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获得了多项科学奖励,直到2003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杰出成就和高尚品格倍受国内外同行的敬仰和称颂。
我的专业领域不是第四纪地质学,与刘先生接触机会也不多,但在有限的接触中刘先生给我的印象总是光明磊落、兢兢业业、谦虚平和、乐于助人、和蔼可亲和坦诚热情的长者,所以我对刘先生始终怀着一种崇敬、爱戴的感情。回忆起我经历的几件事总让我难以忘怀和对刘先生的无限感激。
那是在“文革”之后的70年代末期,我的父亲获得了平反,他虽年事已高,但到晚年的他仍然喜好摄影,心中总期望着能拥有一台质量较好的照相机,但那个时代,国内物质十分匮乏,无法实现他的愿望,此时其在美国的孙子胡威委托我的堂姐在香港为父亲购得了一台日本产的美能达照相机,却苦于无法带回国内。正在此时,我得知刘先生要去香港,我抱着试探心情冒昧地向刘先生提出,方便的话能否将该相机带回北京,刘先生直率又坦诚地说:“试试看吧!”但我也知道按当时海关规定这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谁知当刘先生回到北京就将照相机交到我手中,并告诉我,他是把自己的相机留在香港,背上了这台新照相机过海关带回来的。当时的我既惊讶又感动,感激的心情真难以言表,只是连声向刘先生致谢,而他只是平淡地一笑。
2005年,原地层室的张守信同志不幸得了胃癌,病情比较严重,刘先生得知这一情况以后十分关心,特别向所领导提及此事,并提议让老张及时到肿瘤医院开刀等等,后经北大医院顺利手术治疗延长了生命。张守信因长期卧床治疗,大笔的医药费,经济负担较大,我们为此自发组织了一次募捐行动,大家自动为张守信同志捐款,当时由我负责此项捐献活动。刘先生大概偶尔得知这个消息,第二天就主动打电话要我去他的办公室,当他了解情况后立即表示自己要加入到募捐行列,次日他就用信封包上他的捐款亲手交给了我,并谦虚地表示是自己微薄的心意,我感动地说;“在这捐款名单中您是捐款之最”,并感谢他对我们这一行动的支持。重病中的张守信同志得知此事后也十分地感动,表示对刘先生深深的感激。
1993年12月31日是袁复礼教授百年诞辰日。1992年刘东生先生很早就主动提出应该组织纪念袁复礼教授百年诞辰的活动,后这一活动由中国地质大学杨遵仪教授筹备、主持,为此地质大学出版了《桃李满天下》的专集纪念他,并召开了纪念大会和举办了学术活动,体现了党、国家和人民对袁复礼教授一生教学、科研工作的肯定和最高的嘉奖。作为晚辈的我们 [袁复礼教授的子女和我(外甥女)] 都感到十分激动和无限的欣慰,我们衷心地感谢刘先生的倡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得知2007年11月22日是刘东生先生九十大寿,为了表达我们感激之情和庆贺刘先生九十大寿,我们表兄妹几人共同编写了一首祝贺词,请李继亮研究员书写,并精裱成立轴,准备在刘先生九十岁生日时当面向他祝贺,遗憾的是2007年下半年刘先生已病重,在医院住院治疗,我们只能委托他的女儿刘丽转交。贺词内容是这样的:
地学泰斗,上善若水,睿智素朴,飘逸弥坚。
求索三极,探幽黄土,硕果丰盈,红霞映天。
正值刘东生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谨以上述片段回忆表达我对刘先生的追思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