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逸 明
(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100029)
众所周知,刘东生先生是蜚声海内外,杰出的第四纪地质学家和环境学家,是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倾注毕生精力于科学事业。但他也曾经是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第一任馆长,在筹备建设科技馆的事业中,默默奉献,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可能鲜为人知。
中国科技馆是我国第一坐国家级的科技馆,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78年着手筹建,1980年正式成立筹建委员会,设立办公室。
1982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委派有关领导同志在中国科技馆筹建办公室召开各处、室负责人会议,郑重宣布三项决定:
1. 成立中国科学技术馆临时党委;
2. 取消“筹委会”,今后对外以中国科学技术馆名义开展工作;
3. 经中央组织部同意,中国科技馆馆长由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同志兼任。
从此,刘东生先生就成为中国科技馆的首任馆长。当时,刘先生已身兼不少要职。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全国委员会常委;在中国科学院是学部委员,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副主席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刘先生又肩负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等重任。
刚刚开张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正面临“道路曲折、步履艰难”的处境。本来1980年选定北三环中轴路1号为馆址后,原拟立即征地,1981年动土施工,1984年建成开馆。可是,1981年年底,设计施工计划就绪时,却因未列入国家“六五”期间的建设项目,而暂缓征地施工。
刘先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这对于身兼不少要职,肩负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的65岁的老科学家来说,如果没有一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1982年年底,刘东生先生任馆长后,在他不懈努力下,扭转局面,加速建设步伐。首先,在全国人大,他会同一批人大代表,由著名科学家、原中国科学技术馆筹建委员会主任委员茅以升同志牵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继续重建中国科技馆的提案,这一提案很快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支持。之后,1983年7月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技馆提出的分两期建馆的初步设想。同年12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建馆用地。1984年11月21日中国科技馆奠基,终于破土动工。
现代科学技术馆是一件新生事物,我国科学技术馆事业又起步较晚。为了提升人们对兴建科技馆在国家四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刘先生总是不遗余力,抓住一切时机进行宣传,促进科技馆的建设。例如1984年11月17日,科学技术馆奠基开工前夕,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开工前的记者招待会,他向到会的记者介绍了建设科技馆的重要意义和中国科学技术馆筹建工作情况,邀请记者出席奠基仪式。通过媒体广泛报道,扩大了影响,引起各界对科技馆事业的重视与支持。又如1987年科技馆将要建成开馆时,刘先生在日常极为繁杂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中,抽出时间,收集大量资料,发表谈话,介绍科技馆,他的谈话整理后,以《刘东生教授谈科技馆》为题发表。文中介绍了300年以来国外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历史,阐明建设中国科技馆的重要性。说明科技馆不仅是普通老百姓了解科学历史的场所,更是青少年课外学习的重要课堂。科技馆给青少年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补充学校教学的不足,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场所。科技馆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基地,因而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阵地。作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并以中国科技馆馆长来介绍,大大提高了公众对科技馆的了解和认识。
在筹建科技馆同时,按照边建设,边活动的方针,中国科技馆开展了一系列的展览、教育活动。在这些业务活动中,刘先生总是尽心尽力,默默奉献。1983年9月15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展览》开幕式上,他亲自宣布展览开幕。他积极支持《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赴国外展出,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在加拿大、美国等地展出后,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期间,刘先生曾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为该展览审批出国报告,确定出国人员,化费了大量心血。他主管科协国际部,利用他广泛的国际联系,积极推动与有关国家的谈判工作。
刘先生深知要办好科技馆,首先要提高科技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他充分认识到培训工作人员提高他们业务水平的重要。他每次出国访问时,也时时惦记着科技馆事业的发展。他总是在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时间去参观国外的科技馆和各类博物馆,与国外相关人员交流,拍摄了大量国外科技馆、博物馆的照片、幻灯片,回国后向馆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讲解。从办展览的基本思路、展品设计、展示方式等方面给予切实指导。他一再提醒大家既要借鉴、吸取国外经验,又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才能建设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的科技馆。随着建馆工作的需要,科技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刘先生总是参与决策,上下沟通。总之,在中国科技馆基本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的重大关键时刻,总能看到他忙碌奔波的身影,听到他坚定和谐的声音。1993年8月6日,中国科技馆馆长刘东生荣获首届“中华绿色科技奖”特别金奖,为科技馆增光添彩。
从1978年到1988年,经过10年奋战,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中国科协直接领导,在中国科技馆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迎来了科技馆事业的春天。1988年9月22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科技馆建成开馆。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事业方兴未艾、蒸蒸日上。在多次请辞后,1997年刘先生卸去了科技馆馆长的职务。但此后,他依然关心科技馆,1998年9月18日,年逾古稀刘先生在81岁高龄时,兴致勃勃的参加中国科技馆开馆10周年纪念活动,与大家合影留念。他还参加了位于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奠基。
2008年9月,开馆20周年时,想不到我们再也见不到刘先生的身影,刘先生走了。他对科技馆事业的默默奉献,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值得告慰先生的是:他参加奠基的新馆在奥运会期间就成功举办了《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预计到2009年年底,新科技馆将向广大公众全面开放。写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庞,正在颔首微笑。
安息吧,敬爱的刘东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