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会活动 > 专业委员会活动
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干旱化与气候系统国际研讨会纪要
发布时间:2025-08-25 

8月15日至18日,由构造与气候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和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干旱化与气候系统国际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顺利召开。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小敏和伦敦大学学院Peter Clift教授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深入阐述了高原隆升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引发与会者热烈讨论。随后,会议围绕三大专题组织了系列学术报告:在“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机制”专题中,香港大学柳中晖教授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颜茂都研究员作了相关的邀请报告;“亚洲内陆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及机制”专题里,美国克莱门森大学Alex Pullen副教授、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丹麦技术大学Jan-Pieter Buylaert研究员、奥胡斯大学Mads Knudsen教授、兰州大学聂军胜教授及德国Senckenberg研究所Niels Meijer博士等做了系列报告;在“新生代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演变及其驱动机制”专题中,英国南安普顿大学Fu Minmin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戴紧根教授、南方科技大学仲义副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苗运法研究员、美国里海大学Jordan Abell助理教授、重庆师范大学陈艇副教授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杨一博研究员等分别汇报了最新研究成果。会议共进行了15个特邀报告、11个常规报告、5个快闪报告和18个海报展示。

本次研讨会聚焦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影响的核心科学问题,深入探讨了高原隆升过程、亚洲干旱化演变与新生代气候转型等重要构造-气候相互作用等议题,有效促进了该领域理论认识的深化与整合。会议为相关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了跨地域、多学科的科研合作,为理解青藏高原—气候系统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会议成果对全球变化响应、生态环境治理与气候模型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挑战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会议明确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合作重点,进一步激发了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的创新活力,对推动地球科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与战略合作具有深远影响。

                                                     【供稿:构造与气候专业委员会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
版权所有 ©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 京ICP备1200184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8551 传真:010-62052184 邮箱:chiqua@chiqu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