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会活动 > 专业委员会活动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会议总结
发布时间:2013-09-27 

  2013年6月21—29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在青岛黄海饭店举行。本届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主办,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协办。会议以地表过程与环境演变、自然灾害与安全评估及风险管理、环境保育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王颖教授和台湾大学张长义教授任科学顾问,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台湾大学总务长(副校长级)林俊全教授、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张训华研究员任会议主席。会议由在青岛进行的学术报告交流和渤海海峡两岸地貌考察交流两部分组成,按计划圆满结束。

与会代表在青岛黄海饭店前合影

  2013年6月21—29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在青岛黄海饭店举行。本届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主办,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协办。会议以地表过程与环境演变、自然灾害与安全评估及风险管理、环境保育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王颖教授和台湾大学张长义教授任科学顾问,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台湾大学总务长(副校长级)林俊全教授、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张训华研究员任会议主席。会议由在青岛进行的学术报告交流和渤海海峡两岸地貌考察交流两部分组成,按计划圆满结束。

  参加本届会议的代表70多位,其中台湾代表16位,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台北教育大学等;大陆代表50多位,来自南京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等。开幕式上,王颖教授和张长义教授深情回顾了两岸地貌学研讨会的渊源,自1990年代末开始,从每两年渐转为每年在大陆与台湾轮流进行,20多年来已成功举办了13届,成为两岸地貌学界的传统盛会。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何起祥研究员和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前校长邓国雄教授,作为老一辈地学家的代表,回顾了两岸的地学交流。研讨会的发起人成都理工大学唐川教授、台湾大学林俊全教授回忆了历届研讨会的历程,研讨会推动发展了相关学科越来越多的两岸研讨会与交流活动,推动了两岸地貌学的传承与发展,提高了两岸年轻学子对中国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加强了友谊,增进了感情。

  大会特邀王颖教授就“我国海疆权益争端辑要”、何起祥研究员就“中国陆架残留砂与源汇互换”、台湾大学林俊全教授就“台湾海岸变迁的问题与因应”、鹿化煜教授就“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沙漠沙地的空间格局”做特邀报告。此外,交流报告24个,分别围绕构造地貌与滑坡泥石流重力地貌、降水过程与河流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山地地貌与旅游、灾害与环境保育等主题进行。与历届会议一样,几位地貌学研究的老专家和一批中青年代表性学者,亲临大会进行报告。如唐川教授的“2013.4.20芦山Ms7.0级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分析”、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研究员的“4•20芦山7.0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活动特征与趋势分析”、台湾大学胡植庆教授的“利用空载光达数值地形判释潜在大规模滑坡之研究”、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印萍研究员的“山东海岸带地貌特征及地质环境问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于革研究员的“太湖流域过去千年极端洪灾发生的研究”、台北师范大学沈淑敏教授的“台湾网流河道百年来的地形变迁:以乌溪、楠梓仙溪为例”、南京大学张捷教授的“三清山、黄山花岗岩地貌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性价值的地貌学基础——论节理地貌过程作为一种普遍性主导成景地貌过程”等。同时,一批年轻的学者和两岸的研究生参会,积极进行报告交流,将数理工具应用于地貌学研究,获得良好的研究结果。报告过程中,有限的时间里,提问与讨论活跃,老一辈专家充分结合自己的经验,给诸多报告提出建议,有效推动了地貌学研究的传承和发展。

  大会报告交流后,本届会议组织进行了山东半岛、渤海海峡长岛和辽东半岛海岸地貌和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貌现场考察学术交流,获得了山东长岛地方政府和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的大力支持。大会决定第15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将在台湾举办。

 

学术报告会会场


崂山考察

   
 

长山列岛国家地质公园考察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金石滩海岸考察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
版权所有 ©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 京ICP备1200184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8551 传真:010-62052184 邮箱:chiqua@chiqua.org.cn